核心提示:日本政府對此次朝鮮衛星發射表現得尤為敏感,于衛星發射前兩天公布今后5年日本太空開發和應用基本計劃,強調日本的太空應用將以防衛為主,為軍事和外交服務。外界猜測,選擇這個時機意在"示弱"及"逞強"。
日本計劃登月的機器人模擬圖 資料圖片
國際先驅導報4月11日報道 此次朝鮮的衛星發射,表現最為敏感的是日本,日本媒體不僅持續炒作了數月,而且日本軍方在“攔截”上十分高調,甚至在發射當天因“緊張”而兩次“誤報”。就在朝鮮衛星發射的前兩天,4月3日,日本政府宇宙開發戰略總部公布了今后5年日本太空開發和應用基本計劃,稱將在2020年前完成機器人登月,并強調日本的太空應用將以防衛為主,為軍事和外交服務。
借口朝鮮搞太空突破
在2008年之前,日本一直主張“禁止太空用于軍事用途”,即使在去年5月通過的《太空基本法》(以下簡稱“基本法”)為日本“太空軍事化”松綁之后,日本也未曾明確提出要將太空計劃側重于軍事。因此,外界對日本的這次表態猜測頗多,認為朝鮮衛星因素是促使日本“豁出去”的“動力”。
從公布的諸多細節來看,日本明確提出,今后的太空計劃要“積極應用空間技術,把太空開發工作重心由促進相關技術進步轉為滿足防衛等實際需求”。并提出了發展軍事衛星的建議,其中就包括偵測彈道導彈發射的早期預警衛星。
而在此前,日本政府曾大肆渲染預警衛星的民生用途,目的是為了爭取民意支持,為申請預算作鋪墊,因為發展預警衛星系統的研發費用、運營成本、技術含量都要遠遠高于發展偵察衛星。
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的這番態度與兩天后的“誤報”朝鮮“導彈發射”有著某種微妙的關系,日本選擇這個時機拋出軍事意味濃厚的太空計劃,既是在“示弱”也是在“逞強”。
立法為太空軍事開路
實際上,從2008年8月日本“基本法”生效開始,日本就開始走上了太空戰略軍事化之路。去年8月,由前首相福田康夫擔任總部長的日本太空開發戰略總部啟動,由內閣府、文部科學、經濟產業和防衛省等政府各省抽調的約20人組成的事務局開始在東京掛牌辦公。
今年1月,日本防衛省在經過數月研討后,發布了《關于開發利用太空的基本方針》(以下簡稱“基本方針”),全面闡述了日本軍事利用太空的現狀、面臨的問題、解決的方法以及軍事利用太空的基本原則,標志著日本的太空軍事戰略已初具雛形。“基本方針”所確定的太空軍事戰略將被寫入今年4月制定的《太空基本計劃》、今年底發布的新的《防衛計劃大綱》和未來5年的“中期防衛力量發展計劃”。
可以預見,“基本方針”將指導2010年到2015年間日本軍事利用太空的政策和實踐。
已開始三大項目研發
目前,日本的天基偵察系統由兩顆光學衛星和兩顆雷達衛星組成,最大分辨率約為1米,防衛省參與數據的綜合利用,同時還通過購買商用衛星數據獲取商用級別的圖像情報。
但是日本在天基預警、衛星通信、衛星導航等方面要么租用商業衛星,要么完全依賴美國的數據,導彈防御所需預警情報完全依賴美國,信息化建設處處備受鉗制,這也就在客觀上迫使日本的導彈防御系統成為美國全球導彈防御網上的一環。
實際上,日本政府在2009年度的國防預算中已經為“關于使用衛星的聯合防空系統模擬研究”編列了專項經費,這說明,防衛省已經在為發展預警衛星開展預研了。一旦擁有獨立的天基預警系統,日本的導彈防御系統便無須依賴美國的預警情報,更不必擔心美國提供虛假的情報。
據悉,在天基預警系統研發方面,自衛隊已計劃就高靈敏度紅外線傳感器等早期預警衛星的關鍵性技術開展預研。在衛星通信方面,除繼續租用商用衛星外,自衛隊計劃發展軍事專用通信衛星。在天基防護方面,防衛省計劃對費效比和技術可行性進行研究,同時積極發展反衛偵察技術。 (本文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作者:尤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