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啟超故居“飲冰室”將拆遷 專家稱不應拆文化 |
|
時間:2011-4-6 上午 10:17:38 |
|
孩子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下即將拆遷的粉房琉璃街
西城區(qū)陶然亭粉房社區(qū)的3000戶居民,常年居于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院落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些院落曾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各色會館,其中包括梁啟超曾居住的“飲冰室”。如今,該社區(qū)的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都披上了大大的“拆”字,而散落于兩條胡同中的30余家會館,也有可能永遠湮沒在拆遷揚起的塵土中。 現(xiàn)場探訪 30余家會館在拆遷范圍 粉房社區(qū)由一橫兩縱3條胡同組成。一橫是指北堂子胡同,兩縱是指粉房琉璃街與潘家胡同兩條南北向胡同。進入胡同,鬧市的喧囂便被甩在身后,眼前的胡同幽靜綿長。兩條胡同內散居著或有或沒有門牌的會館30余家,風雨磨蝕的青磚墻面上畫著大大的“拆”字,有的房頂已被挑走,有的則缺了半面山墻,零落間可見滄桑的木門、刻著龍形的門墩、高挑的灰色屋檐……“有記載的就能找到,沒有記載的就找不到了。”帶領記者尋訪的粉房社區(qū)一相關負責人透露。 粉房琉璃街69號為廉新會館,會館大門兩側各有一個石墩,上面雕刻著龍形圖案;兩扇木門斑駁滄桑,上面刻著的對聯(lián)依稀可辨,上聯(lián)為“長治久安經綸盛世”,下聯(lián)為“春華秋實黼黻皇猷”,是為了勉勵進京考試的才子們刻苦學習,將來輔弼國家之意。進入會館,院中套院,青磚墻面已多風化,梁柱開裂,雕梁畫棟已成建筑垃圾。 粉房琉璃街115號是新會會館,也是梁啟超故居,院中套院,層次分明。 梁啟超來京參加會試時,就住在該會館中部處4間北房,因其自號“飲冰室主人”,該室也便被稱為“飲冰室”。84歲的張阿姨仍在這里留守居住,進入張阿姨家,只見這間北屋南北兩側各加建了數(shù)米,房子便也由10平米變?yōu)?5平米。“在這里住了幾十年了,不舍得走。”張阿姨一邊籠火一邊說。 潘家胡同43號是高州會館,門內一株古樹,粗需4人合抱,裸露地面的樹根狀如巖石,“樹齡有上百年了,現(xiàn)在還沒蘇醒,看著是枯樹,到了夏天就枝繁葉茂的。”一位老人說。 在兩條胡同的南側墻面上,貼著該胡同的拆遷通知。據(jù)該區(qū)域建設項目拆遷公示,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3000余家住戶均處于拆遷范圍,上書30余家或有門牌記載或無門牌記載的會館,也均處在拆遷范圍內。“115號新會會館去年5月份有消息說因是梁啟超故居不拆了,墻上本來刷上的"拆"字也涂了,可眼下又有消息說還得拆,說會館不夠文物保護級別。”該社區(qū)一相關負責人稱。 胡大媽(72歲):我當年嫁過來的時候,院門口還有一塊牌匾,上面寫著饒州會館。“聽老人說,我們家曾是這個會館的門房,相當于現(xiàn)在的傳達室。當年上京趕考的試子或是來京的商人,想要住進來,都得先到這個門房登記。可能是住在門房的緣故吧,我現(xiàn)在也跟傳達室干的活兒差不多,要是誰有什么事,我準能第一時間通知到。” 顧友蘭(60多歲):我小學5年級時就搬到胡同中來住了,就住在粉房琉璃街115號。二房東是個廣東人,說這里還是梁啟超結婚時住過的地兒。這3間房高3米多,是整個院子里最高的建筑。房子是四梁八柱,都是很有年頭的松木。房屋的布局也是傳統(tǒng)的“一明兩暗”結構,中間一間稍大一點,約20平米,一般用來做客廳。 粉房社區(qū)會館名錄 粉房琉璃街:29號龍錦會館、69號廉新會館、85號萍鄉(xiāng)會館、104號河南會館、109號解梁會館、115號新會會館、117號陽江會館。此外還有福慶寺、理化會館、汶水會館、晉江會館、吉安會館、廬陵會館、萬載會館、天津會館、懷寧會館、延平會館。 |
|
|
|
相關新聞 |
|
|
|
|